查看原文
其他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国内首部亚欧世界视角下的希腊化文明研究著作!

中华书局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蒙古史和元史学术兀鲁思”推送的消息。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1.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后,2. 点击手机右上角“. . .”。3.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推文

本号是一个以“蒙古史和元史”为主题的学术公众号,专注于蒙古史、元史、中亚史、内亚史和世界史的学术研究和资讯传播,主张在世界视角下跨学科、多领域建构新世纪的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叙事研究!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本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


“ 在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开论述。本书作者是国内希腊化研究的领军学者,利用中外古典文献、考古、钱币、铭文等资料,明确提出并系统阐释了丝绸之路与希腊化文明(世界)之间在时间、空间,尤其在文化上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观点,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01

本书概况


《互动与交流: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


作者:杨巨平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页数:496页

开本:大32开

装帧:精装

定价:78.00元

丛书: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

ISBN:978-7-101-15860-1


作者简介

杨巨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CHS)和德国考古研究院(DAI)客座研究员(2013~2014)。主要研究领域为丝路古国文明、希腊化文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在中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有《古希腊罗马犬儒现象研究》、《碰撞与交融:希腊化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剑桥古代史》第7卷第1分册等著译多部。


内容简介

“希腊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二世在位时组织编译的希腊语《圣经》中,指非希腊人说希腊语,过希腊人的生活。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其范围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存续时间,大致开始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后。

希腊化世界是亚历山大东征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在他死后,其部将三分天下,在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希腊化文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希腊化世界传播、接受、改造,而且传入了遥远的中原内地,最终融入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洪流之中。从某方面来说,亚历山大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上,发挥了与张骞同样重要的作用。

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开论述。第1编共分3章,论证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世界对于丝路开通的作用;第2编是本书的重点,共分5章,属于个案研究,分别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接受;第3编共3章,论述希腊化文明信息在中国的遗存与影响。各章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以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本次出版,并附录5篇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的英文论文。


编辑推荐

希腊化研究自从19世纪德罗伊森的三卷本《希腊化史》问世以来,方兴未艾,已经从古典学的研究边缘进入了中心,成为显学。近年来大型的丛书和专题研究著作不断出现。杨巨平教授在该领域深耕多年,是国内希腊化研究的领军学者,明确提出丝绸之路与希腊化文明(世界)之间在时间、空间,尤其在文化上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观点,在本书中有系统详细的阐释。

★以往研究丝绸之路的中文著作,多从中原视角出发,本书则围绕丝路的另一端——希腊化世界展开论述,利用中外古典文献、考古、钱币、铭文等资料,多角度、多层次予以揭示

希腊化世界是指在亚历山大帝国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政治上以希腊-马其顿人为主导、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体、同时容纳东方当地文化因素的新世界,这个世界东起地中海,西到中亚、印度河,北至北方草原,南至印度洋,可谓是七海一河一山(即咸海、里海、黑海、爱琴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河、帕米尔高原)环抱之地。在如此广袤的区域内,希腊文化与当地的东方文化长期接触,相互适应、相互融合,从而孕育了一个既统一又多元的文明——希腊化文明。文明以这个世界为载体,世界因这个文明而存在。尽管亚历山大帝国转瞬即逝,其部将三分天下,但希腊人的统治格局基本确立。即使由于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的独立,塞琉古王国元气大伤,但远东希腊化文明圈的形成使得希腊化文化的遗产得以保留、延续。希腊式城市、希腊式钱币、希腊语、希腊的造型艺术、希腊的神都不同程度地在当地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这就是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张骞抵达西域后所见所闻的世界。张骞的到来,意味着中希文明的首次沟通,宣告了从黄河到地中海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此后,希腊化文明遗产不仅在西域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接受、改造、利用,而且传入了遥远的中原内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张骞通西域视为今天“一带一路”的预演。本书就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第一编论证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世界对于丝路开通的作用。第二编是本书的重点,属于个案研究,分别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丝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和接受,第三编论述希腊化文明遗产在中国的存在与影响。各章既独立成篇,又有内在联系,可以全面、系统、立体地反映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目录

自序

绪论 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关于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交叉研究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第一编 希腊化世界形成与丝绸之路贯通

引言

第一章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第一节  亚历山大之前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接触与传闻第二节  亚历山大之后东西方交往的扩大和东部希腊化世界的形成第三节  张骞西域凿空与希腊化文化信息的随之传人第二章  两汉中印关系与丝路南道的开通第一节  《史记》《汉书》中的中印关系第二节  《后汉书》中的中印关系第三节  印度与西方古典资料的佐证第三章  远东希腊化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定位第一节  希腊式城市的延续与影响第二节  希腊式钱币在远东的流通、传播与模仿第三节  犍陀罗艺术与远东希腊神话的巴克特里亚起源第四节  远东希腊化世界与丝绸之路结论

第二编  希腊化世界与丝路沿线文明的互动

引言第四章  娜娜女神的传播与演变——一项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宗教认同现象的个案研究第一节  娜娜的起源及其与伊南娜一伊什塔尔的认同第二节  波斯、希腊化时期的娜娜与伊朗、希腊女神的认同第三节  贵霜时期娜娜与伊朗、希腊、印度宗教因素的混合第四节  萨珊波斯时期娜娜与伊朗女神的认同以及与希腊、印度宗教因素的融合第五节  娜娜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第五章  希腊式钱币的变迁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第一节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式钱币的创始第二节  希腊式钱币在巴克特里亚、帕提亚的延续与渐变第三节  贵霜、萨珊波斯的崛起与希腊式钱币的变异及消亡第四节  希腊式钱币与古代中国第六章  “Soter Megas”考辨第一节  大夏、大月氏、贵霜与“Soter Megas”问题的由来第二节  “Soter Megas”与贵霜前期诸王钱币的比较第三节  “Soter Megas”身份的认定第七章  希腊化还是印度化——“Yavanas”考第一节  “Yavanas”在印度的出现第二节  巴克特里亚Yavanas的入侵第三节  Yavanas的统治与印度化进程第八章  帕提亚王朝的“爱希腊”情结第一节  帕提亚人与希腊化世界的接触第二节  帕提亚帝国对希腊化文化遗产的接受第三节  帕提亚王朝“爱希腊”情结的由来与实质结论

第三编  丝路希腊化文明遗产的传入

引言第九章  传闻还是史实?——汉史记载中有关西域希腊化国家与城市的信息第一节  《史记·大宛列传》中的“远东希腊人王国”第二节  《汉书·西域传》中的印度一希腊人、印度一斯基泰人王国第三节  《后汉书·西域传》中的“希腊化”远国与近邻第十章  弥兰王还是米南德?——《那先比丘经》中的希腊化历史信息考第一节  《那先比丘经》中的米南德及其王国第二节  米南德的出生地第三节  米南德与佛教第十一章  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神”及其在中国的演化——一项基于图像的初步考察第一节  阿波罗与佛陀第二节  赫拉克勒斯与护法金刚第三节  尼科与飞天第四节  阿特拉斯与力士第五节  赫利俄斯与苏利耶结论第十二章  山西地区北朝隋唐文物中的外来文化因素第一节  虞弘墓中的外来文化因素第二节  其他出土文物中的希腊罗马文化因素第三节  外来文化因素传入的途径

附录

Hellenistic World and the Silk Road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Opening of the Southern Silk Road during the Han DynastyHellenisation or Indianisation:A Study of the YavanasChinese Historical Sources and the Greeks in the Western RegionsSome Notes on Dayuezhi, Daxia, Guishuang, and Dumi in Chinese Sources后记




02

本书自序


本人从事希腊化时代的学习和研究已经三十多年。期间既有启蒙阶段的“识文断字”(指上大学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研究生期间才开始接触古希腊语、拉丁语),也有入门之后的照猫画虎(指大学期间开始学着写学术论文),即使后来有了一点自己的感悟心得,也是战战兢兢,不敢献丑。这次历史学院出版第四辑《南开史学家论丛》,我有幸忝列其中,实在是诚惶诚恐,感激不尽。我是南开的学生,虽然不是“根红苗壮”的本科,但也是20世纪80年代南开历史学院古希腊史专业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是王敦书先生的第一个硕士生。虽然是一名大龄新生,但那时的我并没有思想包袱,反而以和比自己年轻10岁左右的应届生为同窗而感到欣慰、幸运。尽管被“文革”耽搁了10年,但我并没有沉沦,反而凭借时代之好风,奋发而起,和他们站在了一起,徜徉在南开这座学术的殿堂内,这是人生多么难得的机会。当然,只有我们这样经历的同代人大概才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

我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与自己上大学前的读书爱好有关,尤其与1978年高考时五门考试中历史的考分最高有关。当时我的总分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线,抱着出省就去北大,不出省就上山西大学的想法,填报志愿时就填了两个: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山西大学历史系。说到底,还是对省外的大学不了解,还有一点就是不愿远离家乡,现在想来这个境界实在不高,不过那也是时代的产物,能上大学就很不错了,已经鲤鱼跳龙门了,夫复何求。

入学之后,第一学期有“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等主干课程,结果,“世界古代史”考试得了一个年级高分。授课老师是年高德劭的陈超教授。当时的师生关系特别亲密,我经常到老先生家拜访,看到一屋子满满的书柜,着实羡慕,从此也就对世界史有了更多的兴趣。第四年做毕业论文,就选了古希腊史的一个题目——《伯里克利与雅典民主政治》。

这个选题与当时的时代潮流有关,也与自己的学习体会有关。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一般教材都认为创始于梭伦(Solon),确立于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这也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观点。但我总感到,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时代是在希波战争之后的伯里克利(Pericles)时代。这一时期,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文明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这个时代能以伯里克利来命名,那他到底为那个时代做出了什么伟大贡献,以至青史留名?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当时山西大学图书馆所能找到的中文资料,得到的只是教科书上的一般性定论。我感觉,必须想办法获得更多的外文资料,尤其是有关他的第一手外文资料。以我当时的英语水平,谈何容易!但我还是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利用实习的机会,到北京图书馆或手抄或复印,得到了大英百科全书中的“Pericles”词条内容和普鲁塔克《名人传》中的《伯里克利传》。回来后,即着手翻译。那时也没有版本知识,只要是个英文译文就如获至宝。其实这个译本属于Dryden translation,是17世纪的英国大文豪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年)领衔的译作,19世纪经另一位英国诗人阿瑟·休·克劳夫(Arthur Hugh Clough,1819-1861年)将其修订再版(1859、1876、1880年)。在1914年版的《罗叶布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名人传》的译者将此德莱顿《名人传》视为“可能是现存最好的英译本”。但这个版本的译者好像有点拟古之风,用了很多古词,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汉文古译,或许这就是当时的英语,确实不太好懂。其实还是自己的英语太差,仅仅学了几本教材,就敢尝试这样的大部头翻译,真是无知无畏。记得当时困难重重,请教了许多老师,包括外语系的老师,凭着蚂蚁啃骨头的一股傻气,历时三个多月,硬是把它勉强转成了汉语。以此为主要史料,我撰写了本科论文《伯里克利与雅典民主政治》,指出正是伯里克利用公职津贴的方式保证了下层公民的参政权,从而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真正完善和全面实施,使雅典成为当时希腊各邦的“学校”。这个论文1982年完成,1985年经过修改,在内蒙古大学的世界古代史会议上宣读。2019年,适逢内蒙古大学历史学院召开纪念胡钟达先生百年诞辰的会议,邀我参加。我重新翻出了那篇文章的打印稿,倍感亲切,也若有所失。当时怎么就没有再把这个问题做下去呢?如果这也算是一篇论文,那就只能是学术启蒙阶段的一点收获。写作此文时,陈超先生已经作古,指导我的是陈文明先生。他对我敢于翻译普鲁塔克的《伯里克利传》大为赞赏,并在系里、教研室会议多次提及。感谢陈文明先生,他对我的褒扬也是我能够在本科毕业之后到山西师范学院(后改为师大)任教的原因之一。

在山西师大的三年,我主要讲授世界古代史。但最初我视学问为神圣,视讲台为圣坛,迟迟不敢上课,怕误人子弟。大概过了一年之后,等真正写完了全部讲稿,才敢开课。那时只是根据教学需要,充实有关的知识,根本谈不上研究,也没有想过做什么研究。那个年代高校风清气正,宽容大度,给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来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和充实专业基础,本人也借此机会积累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同时提高了英语的口语和听力,为之后考取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打下了基础。

1985年初秋,告别师大,来到南开。这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能拜师于王敦书先生门下,开始从事古希腊史的研究,真是荣幸之至。在先生的指导下,我选择国内学界很少关注的希腊化时代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没有想到,从此至今,我一直在希腊化或与其有关的领域摸索。这也是我为什么再也没有回到伯里克利时代的原因。马克思曾经说过,希腊内部的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的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我从第一个极盛时代入门,从第二个极盛时代开始真正的学术之旅,大概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吧!

希腊化时代实际始于一个“男孩”,终于一个“女孩”,那就是始于亚历山大,终于克列奥帕特拉。他们都是有过轰轰烈烈人生经历的青年国王和女王。亚历山大20岁登上王位,22岁开始东征,33岁英年早逝,留下的是一个西起地中海,东到印度河,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他死之后,帝国虽然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瓜分,但他开创的希腊化时代却延续了三个世纪之久。克列奥帕特拉女王公元前30年的自杀、托勒密王国的灭亡、公元前后远东印度一希腊人王国的消失可以说是希腊化王国时代的终结,但并非希腊化文化影响的结束。它通过罗马帝国、基督教对西欧的影响,通过丝绸之路对远东的影响都是源远流长,有迹可寻。开始时,本人对自己研究对象的认识还很朦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这一时期在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作用。在后来的硕士学位论文中,我这样写道:

人类历史的文化交流自远古就已发生。然而,在亚历山大之前,这种交流只是局部的,有些地方甚至是相互隔绝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化出现得最早,且为近邻,但它们之间的真正接触要到埃及新王国之时。波斯帝国的建立,大大便利了帝国境内各地文化的交流,但由于它是靠武力维持的军事联合体,没有统一的、牢固的政治经济基础,波斯人自身又没有带来较高的文化,所以各地的文化恪守传统。除琐罗亚斯德教外,帝国之内的文化并未出现统一的迹象。虽然波斯帝国与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希腊为邻,而且曾兵临希腊,但西侵的惨败决定了它不可能在文化上给希腊留下什么痕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烧掉了几座神庙。不少的希腊人访问过巴比伦、埃及,也向它们学了不少宝贵的知识;有的希腊人谋食于大王的宫廷,可能也带去了希腊的思想,但这些局部的接触难以沟通东西方两大文化的巨流。远东的中国,希罗多德对之一无所知。在亚历山大跨越赫勒斯滂(Hellespont)海峡之际,这里的群雄各国还在争霸中原。它们既无力,也无意,更无暇西向。以后的秦汉帝国开边拓土,疆域庞大,但只是在汉武帝时才西达葱岭。他的使者也只是在此时才越过帕米尔高原。汉文化在发展,在蔓延,不过要与其他几个古代文化相会,还得等待一段时间。印度文化自成一统,百家之中,佛教流行。但佛教的大倡和弘扬于印度西北部要到孔雀帝国阿育王之时,向东亚、东南亚的传播要到贵霜帝国之时。单就文化的接触而言,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埃及和巴比伦与希腊有过局部的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并未进行。罗马是后起之辈,在文化上远逊于它的希腊邻居。当它为统一意大利而征战时,希腊人已创出了他们将要钦羡之至的文化,但他们的羽毛还未丰满,无力东向。其它地区如中亚、阿拉伯、中非在希罗多德时代,甚至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时,大都还笼罩在传说的迷雾之中。

这一切都说明亚历山大之前欧亚非大陆各古老文化地区的相对闭塞。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固然只应归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但以政治经济为动力的军事征服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各地的阻隔,使其成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帝国的建立,有利于帝国之内各地的文化交流。如果统治民族具有较高或相等程度的文化,在文化传统上又与各被统治地区有很大的不同,最后还能坚持自己文化传统的主导地位,那这个帝国之内的文化交流就更为丰富多彩,就会存在两种渠道的文化交流,一种是帝国境内被统治民族之间的交流,一种是统治民族与当地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大交流、大汇合才能出现。希腊化文化就是这样。所谓“第一次大交流、大汇合”是从文化交流汇合的双方,交流的方式,交流的程度,交流的结果而言。交流的双方即希腊文化与以埃及、西亚、印度为主的当地文化;交流的方式是在希腊人政治统治之下,以希腊文化为主导;交流的广度(从地中海到印度河)和深度(几乎各个文化分支都能看出汇合的迹象)都是前所未有的;交流的结果即不仅继承和保存了希腊古典文化,而且在与其他文化汇合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希腊化文化。

希腊化文化标志着欧亚非文化交流新时代的开始。连接东西地中海的罗马帝国,由南而向东西的阿拉伯帝国,由东而西的蒙古帝国,由小亚崛起的奥斯曼帝国,还有由西而东的十字军远征,都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文化交流的浪潮。无庸讳言,它们中有的还毁灭过一些地区的文化,但总的说来,它们都属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直到哥伦布时才结束,但是启迪了这位葡萄牙水手宏大心灵的不就是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天才吗?

现在看来,这些论断难免有一厢情愿、肤浅浮躁和以偏概全之嫌。但也就是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开始了对这一时代和世界的研究。

三年之后,面临着一个工作去向的艰难抉择。权衡再三,我回到了本科母校一一山西大学。尽管遇到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自己不敢懈怠,从未放松希腊化方面的研究。其实,就有关希腊化的论文而言,第一个集中发表的时期就是在山西大学,主要是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做拓展研究,可以说,硕士论文的所有章节都有与之相应的论文发表,形成了一个希腊化系列。其中有从第一节延伸出的《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论“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化运动》(《城市史研究》总第7辑,1992年),从第二节改写而来的《论希腊化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第三节和第四节合成的《论希腊化文化的多元与统一》(《世界历史》1992年第3期),有从第五节三个小节分别扩展出来的《“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希腊化文化对西欧的影响》(《晋阳学刊》1992年第5期)、《古代希中文明的接触与交汇》(《世界史研究年刊》1996年总第2辑)。还有一些文章属于与希腊化领域有关的新探索,如《奥尔弗斯教及其主要影响》(《历史研究》1993年第4期)、《公元前希印文化关系初探》(《南亚研究》1993年第3期)。还有一篇《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叉渗透》(《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是对这一系列文章的总结。《古希腊乌托邦思想的起源与演变》(《世界历史》2003年第6期)是这一个研究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其中强调了希腊化世界的扩大给古希腊哲人乌托邦思想的启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发表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南开研究方向的继续。感谢南开和山大,给我带来了第一个学术之春。硕士论文《希腊化文化宏观考察》修订版,将在近期我的另一本书中出版。这既是出于对这段学术经历的纪念,更是想说明这些年的学术研究事实上是在南开选题的基础上进行的。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的起点是多么滞后,学习是多么浅尝辄止,但它却决定了终生的研究方向。现在这本书的主题一一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之联系实际上早在这篇论文中就已经有所提及,本书也可以说是硕士论文部分内容的扩展。

在这一时期,我还有缘投师于北师大刘家和先生门下,攻读中外古史比较方向的博士学位。在研究希腊化世界与中国关系时,中文资料也尤为重要,但我却恰恰缺乏这方面的基本功。我对刘先生景仰已久,他的方向可以使我更多地接触到中国古典史料。好在刘先生愿意接受我这匹驽马,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以主要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以后希腊、罗马世界的犬儒派为研究对象,并试图将其与中国的庄子学派比较,因为二者都出现于两个社会的转型时期,即中国由战国到秦汉一统、希腊由城邦向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王国的过渡。尽管研究方向有变,但研究的问题还属于希腊化时期。这事实上就是两个方向合炉而冶的结果,在此向两位老师再次表示深深的感谢。

五年之后,我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与专业研究日渐艰难的困境中,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通过了答辩。已届知天命之年,下一步如何走?我再次认识到,自己的志趣还是安安静静做学问,这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当时正逢南开历史学院敞开大门,延揽人才,经过一番考虑,决定一试。没有想到,学院领导欣然表示欢迎。从此,我迎来了希腊化研究的第二个春天。

本书属于我计划中的希腊化文明研究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碰撞与交融一一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已经出版,主要是围绕希腊化文明本体的研究,收入的大都是在山西大学期间发表的成果。这一部基本都是2004年重返南开后的成果,主要围绕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展开。

其中有的是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如《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认为,亚历山大东征开创了古代欧亚大陆诸文明大规模互动的时代,他奠基的希腊化世界同时也奠定了未来丝绸之路的基础。张骞通西域,意味着他进入了希腊化世界的故地,也意味着从中国到地中海、印度的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从这个意义上,亚历山大东征和张骞通西域在丝绸之路的开通上发挥了同样的作用。此文采用了新的思路,即不是从中国出发由东向西,而是从亚历山大开始,由西向东来研究丝路的开通,而且运用了中外文献和近代考古资料互证的方式来进行论证,从而增加了论点的可信性。

有的是对帕提亚、贵霜、印度以及整个远东地区希腊化的研究,兼及二者的互动。

如《帕提亚王朝的“爱希腊“情结》(《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分析了帕提亚王朝与希腊化的微妙关系:帕提亚王国是从塞琉古王国独立出来的,由于建立者自身是游牧民族,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加之处于东西两面希腊化王国的影响之下,所以,以“爱希腊”为荣,倾心接受希腊化文化,包括希腊语、希腊化钱币和希腊式城市。这种情结的本质是出于巩固自身统治的考虑。随着周边希腊化王国的消失,帕提亚的希腊化也就被伊朗化所代替。帕提亚就是我国史书中的安息,张骞带回的关于安息钱币、书写材料和方式的信息,都与希腊化文明的遗产有关。

《“Soter Megas”考辨》(《历史研究》2009年第4期)也是运用中外文献和钱币、铭文资料,试图证明贵霜钱币系列中出现的无名王“Soter Megas”(“伟大的救世主”)很可能就是《后汉书·西域传》中提到的监领印度的将军。虽然此文的观点或有争议,但还是被国外钱币学界权威视为是一家之言在学术史中加以评论,起到了学术交流的作用。

《希腊化还是印度化——“Yavanas”考》(《历史研究》2011年第6期)则是对一个争论已久但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的再探讨。印度一希腊人的历史到底应该归于希腊化史还是印度史?英国学者塔恩和印度裔学者纳拉因观点对立。本文系统考察了Yavanas,即印度一希腊人在印度活动的整个历史过程,证明他们在坚守希腊性的同时,也接受了印度文化的影响。就其来源和其对印度的统治而言,他们的历史应该是远东希腊人历史的一部分,但就他们最后消失于印度民族和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而言,他们也可以属于古代印度历史的范畴。

《远东希腊化文明的文化遗产及其历史定位》(《历史研究》2016年第5期)实际是我在2015年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的研究重点。其中提到,希腊化文化遗产在中亚和印度的主要体现是希腊式城市、钱币和键陀罗艺术。丝绸之路的主干线或十字路口正好处于这一地区,这些希腊化遗产正是由此传到中国。

另外,像《娜娜女神的传播与演变》(《世界历史》2010年第5期)、《弥兰王还是米南德?——《那先比丘经〉中的希腊化历史信息考》(《世界历史》2016年第5期)、《两汉中印关系考一—兼论丝路南道的开通》(《西域研究》2013年第4期)、《希腊式钱币的变迁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传闻还是史实一一汉史记载中有关西城希腊化国家与城市的信息》(《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键陀罗艺术中的“希腊神”及其在中国的演化一—一项基于图像的初步考察》(《西域研究》2022年第1期)、《山西地区北朝隋唐文物中的外来文化因素》(修改版)等,也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希腊化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不论其证据源于中外文献,还是具体的钱币、艺术品、城市遗址。

这些年还有十多篇与本主题相关的文章在国外用英文发表或演讲。本书限于篇幅,只在“附录”中收入了5篇,聊可作为本研究得到国际学界认可的一个标志吧!这些文章有的

是原来中文文章的修订版或扩展版,有的仅在国外发表过。感谢Anabasis: Studia Classica et Orientalia, Ancient West and East, The Silk Road, Talanta. Proceedings of the Dutch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Society, Routledge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和出版社,正是它们的编辑、编委或所出书的主编发现了我的文章,鼓励我修订后用英文发表。因此,《附录》中收入的一些文章从题目上看似乎与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已经用英文改写,这次又做了一些校订,可以说已经尽可能地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最新研究心得。如果有可能,我会在近期把所有已经发表和即将发表的外文论文,以及一些代表性的中文论文的翻译修订版,一并结集出版,作为“希腊化文明研究”系列的第三部(英文版),主要面向国外读者。现在国际著名的荷兰布里尔(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有意将其纳入他们主编的一套“Comparative Antiquities”丛书中,书稿已经提交,正在审阅之中。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英文版未来可期,也略感心安。

总体上看,最近这些年似乎进入了“收获”的季节,但就研究的深度和高度而言,感到与国内外同行的差距还相当大。主要表现在缺乏第一手实地考察资料,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特别是缺乏跨学科研究的基础和视野。为此,一方面在国内外扩大实地考察的范围,眼见为实。我先后三次深入大西北,尤其是新疆,考察了从长安到喀什、和田丝路沿线的大部分佛教石窟、遗迹,参观了沿途省区的各大博物馆,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与各地的学者,尤其是考古、博物馆的学者建立了联系。在国外,我考察了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两国境内的主要丝路城市遗址和文化遗产。行走在亚历山大当年东征的大道上,亲身体验丝路行旅的艰辛,确实别有一番感慨和收获。另一方面,我与国外的同行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关系,2016、2018先后两次在南开大学举办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利用2009年作为希腊奥纳西斯基金会的特邀教授到希腊讲学和2013—2014年应聘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德国考古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的机会,遍访欧美的各大博物馆,拍了上万张照片。同时应邀在美国的哈佛、辛辛那提大学,英国的牛津、爱丁堡、雷丁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德国的柏林自由大学、希腊的雅典大学、捷克的布拉格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的明治大学,韩国的首尔大学,伊朗的伊玛目霍梅尼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大学,土耳其的晔迪特派大学等地或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并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东西方考古研究所(巴黎高师)、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古典艺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保持了持久的合作关系。这些年所取得的成果与这些国际联系是分不开的。能和国际一流学者合作、交流,尤其是向他们学习,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是自我提高的关键。

从2005年以来,我先后承担了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是一般项目《希腊化文明与古代诸文明的互动》,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重大项目《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还承担了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丝路古国文明研究》。本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的汇编。教育部项目最后成果《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已经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现在就剩下重大项目还没有全部完成,正在做最后的努力。研究愈深入,发现的问题愈多。虽然年近古稀,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至于能否再有些许贡献,就不得而知了。但结项在即,多卷本成果的出版指日可待,庶几可告慰人生,或作为对南开历史学院和所有支持、帮助过自己的国内外学者及学生、家人的一种回报,对二位导师的一份献礼。

杨巨平2020年5月2日初稿于南开2022年8月26日改定





03

出版说明


新世纪伊始,南开大学历史学科魏宏运、刘泽华、张国刚等先生与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商定,设立“范伯子史学基金”,资助出版《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一辑,一为纪念南开史学的奠基一代,二为总结南开史学文脉一系,三为传承郑天挺、雷海宗等先生的教泽。第一辑收录了郑天挺、雷海宗、杨志玖、王玉哲、杨生茂、杨翼骧、来新夏、魏宏运等先生的文集(中国日本史、亚洲史研究的开拓者吴廷璆先生,因文集另外出版故暂未收入),九位先生可谓南开史学在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奠基一代,令人高山仰止。第一辑于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反响,形成了南开史学的品牌效应。

2003年,《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二辑出版,收录刘泽华、冯尔康、俞辛焞、张友伦、王敦书、陈振江、范曾先生的文集。七位先生是20世纪80—90年代南开史学持续提升的学术带头人,可谓一时风流。

2007年,《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三辑出版,收录南炳文、李治安、李喜所、陈志强、杨栋梁、王晓德六位先生的文集。确定入选者朱凤瀚、张国刚、李剑鸣先生此时调离南开,王永祥先生英年早逝,四位先生的文集未及编辑。诸位先生皆是南开史学崛起的股肱帅才。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一至三辑,共收录了自郑天挺、雷海宗先生以下二十一位南开历史学科著名学者的文集,大致可分为三代学人,他们或治中古史、或修中近史、或览欧美文化、或观东洋史实。三代衣钵相继,奠基、传承、发扬,对相关学术方向皆有重要贡献,享誉史林,才有了南开史学近百年的无上荣光。这是一份能激动人心的史学积淀,一份能催人奋进的学脉遗产。

有鉴于此,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决定继续出版此套丛书的第四辑,委托江沛教授主持编务,以持续梳理南开史学的学术史,总结学科名家的高水平成果,向2023年南开史学的百年华诞献礼。

《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入选学者是:中国史学科的郑克晟、白新良、赵伯雄、张分田、杜家骥、乔治忠、许檀、王先明、常建华,世界史学科的杨巨平、李卓教授。十一位学者在各自领域皆有公认的学术成就,其学术活跃期多在20—21世纪之交前后三十年间,是南开史学第四代的代表性学者。

从四辑的入选学者名单可以看出,南开史学历经百年发展,先有梁启超、蒋廷黻、刘崇、蔡维藩等先生筚路蓝缕,继有郑天挺、雷海宗先生代表的第二代深耕根基,再经刘泽华、冯尔康先生领衔的第三代发扬光大,继有多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学者扛鼎的第四代学人守正创新,终于成就蔚然之史学重镇。

如今,南开史学百余名教师,秉承“惟真惟新、求通致用”的院训,以高水准的人才培养、求真创新的学术成果,打造出一支公认的实力雄厚、享誉全球的史学群体,努力为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全力拼搏。

2019年,南开大学提出“4211”发展战略,其中一个“1”,即是建立十个交叉科学中心,努力实现跨学科融汇,强调人文与自然科学两大学科间贯通、协同发展,以服务于国家战略及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的宗旨所在。在文科率先成立的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依托历史学科建设。《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是一个学术品牌的延续,也是中国史、世界史两大学科成果的总结,凝结了对中外历史与文明的比较及思考。故而第四辑的出版,得到了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的资助。

在《南开史学家论丛》第四辑出版之际,特作此说明并衷心祝贺,希望早日迎来第五、六辑的持续出版,让南开史学始终站在历史学的潮头,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

2020年12月12日


【相关书目】


感谢中华书局供稿授权!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发布,其他学术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一、原创系列文章2月末日小编有话说&本号往期推送合集!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学家丹尼斯·塞诺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蒙古史与元史学人”豆瓣小组成立致辞!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友号“历史与考古研究”学术公众号开张,欢迎关注!
美国中古罗斯与金帐汗国史学者查尔斯·哈珀林小传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原始文献中14~16世纪的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昔班尼王朝、奥斯曼帝国与蒙兀儿斯坦》:一部明代中国与内亚世界关系史新著!《库曼人和鞑靼人:前奥斯曼时代巴尔干半岛的东方军事力量(1186~1365)》书讯信息

中东文明史2023年新书预告最全汇总!

“走进神秘的中东”中东文明史联合书单!

《成吉思汗传:历史上最大帝国的创建者》微评与纠误!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二、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统一的前夜: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一部再现中国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巨著!
《吐鲁番出土文书新探(第二编)》:唐长孺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论文专辑出版!
《于阗史丛考(增订新版)》:国内西域中古史与于阗史研究的经典著作增订再版!
《欧亚之门:乌拉尔与西西伯利亚的青铜和铁器时代》:俄罗斯考古学者所著的一部内亚原始时代考古历史学开拓性著作!
《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我国著名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教授的一部重要的于阗“冷门绝学”遗著!
《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一部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中古史权威著作!
《西风烈:大唐与吐蕃的百年战事》:一部唐朝与吐蕃200年战史的历史科普著作!
《宋夏战争:难以降服的西北强藩》:一部著作带你走进北宋与西夏的时战时和!
《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法国西域考古学者莫尼克·玛雅尔的中古吐鲁番社会史著作再版!
《重走天山路:东天山吐鲁番古道考察与研究》:巫新华老师的吐鲁番考古学经典著作修订再版!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丝绸之路历史语言研究丛刊”:三部突厥学的历史语言学和文献学首创性著作出版!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铁与血的征战:大辽王朝》:一部契丹大辽王朝的历史通俗演义读物!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古代中国与世界》:一部清王朝与周边地区及国家往来的彩绘记录著作!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从希腊到中国》: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勒内·格鲁塞的东方学著作再版!
《新疆石窟艺术》:一部“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所著的系统介绍新疆石窟的通识读物!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忽必烈的终极密码》:一部专业且可读的元世祖忽必烈传记!
《中国史研究历程·元代卷》:我国首部蒙元史学术研究概况综述著作!
《元上都扈从诗辑注》:国内首部元代扈从诗的系统辑注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最后的抵抗》:一部蒙古帝国艰难灭亡南宋史!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周清澍文集》:我国著名蒙元史学家周清澍先生的首部研究文集经典著作(附:责编手记&周清澍先生访谈录)!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宋辽金元史论》:宋辽金元史专家李涵教授的史学代表作出版!
《辽夏金元史:多元族群的冲突与交融》:蒙古内亚史新著台版出版&大陆版即将出版!
“南宋的最后暮光”:从开禧北伐的回光返照到保卫樊襄、崖山海战的终结!
《元文类》:元代重要的古籍与诗文总集校点本出版!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一部从名画里见证元代中国的通俗作品!
《蒙古征服之后:13-17世纪华北地方社会秩序的变迁》:一部蒙元帝国重塑华北社会及其遗产的社会史里程碑著作!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文摘:《伊斯兰中国风:蒙古伊朗的艺术》内容概览!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2:“欧罗巴”的诞生》文摘:元朝时期中亚丝绸设计的本土元素及其对意大利哥特式丝绸的影响!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3:古史的图像》文摘:欧洲的伊斯兰艺术:围绕着一件织物的讨论!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岛夷志略简注》:元代汪大渊的一部重要的中外交通地理志再版!
《京藏古道:基于元代北京至西藏古驿道研究》:噶尔哇·阿旺桑波所著的元代京藏古道及其驿站考察史!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一部中国外销瓷与中古世界的贸易、技术和文化史图典著作!
《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一部近世世界的青花瓷跨文化交流史著作!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陈庆英先生的元朝帝师八思巴传记著作修订再版!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西藏通史(典藏版)》:首部完整全面的西藏历史通史巨著精装典藏版出版!
冉热·阿旺旦贝坚赞《西藏王统世系·水晶鉴》:班玛更珠翻译的藏文通史典籍出版!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清代藏文法律文献选译》:一部西藏地方法律和宗教制度的藏文原始史料译集!
《乾隆时期宫廷唐卡装裱镶做研究》:一部清代宫廷唐卡制作的重要研究成果著作!
《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的卫拉特蒙古史遗著修订再版!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董晓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名物词汇研究》文献学著作出版!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族群边界制定:制度、权力与网络》:著名社会学学者安德烈亚斯·威默的族群边界社会学奠基著作!
《琼崖古驿道:在文献与地图上重走千年“南方高速”》:国内首部海南岛古代驿道系统的学术考证史诗级著作!
《蒙古包建筑史:13至20世纪中叶》: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的蒙古包700年发展史著作!
《蒙古包住居原型现代转译》:一部基于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蒙古包住居原型转译著作!
三、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部赵林教授所写的古希腊文明全景巨著!
《在希腊:通往现代世界》:一部爱尔兰古典主义学者诠释现代欧洲的古希腊文明遗产的新著!
《雅典3000年:一座城市里的欧洲文明史》:一部文博视角下的前9~21世纪的雅典城市史!
《奥古斯都大帝与罗马帝国:罗马盛世的奠基者、元首政治的创始人》:一本了解古罗马历史与奥古斯都显赫生平的优秀入门读物!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一部丝绸之路上的罗马-拜占庭钱币考古学新著!
《另一半欧洲史:罗马帝国覆灭后的欧洲》:法国史学家基佐的经典著作全新油画图文版!
《地中海战争史》:东罗马帝国普罗柯比所著查士丁尼大帝时代战争的原典著作!
《拜占庭兵法》:国内首部美国拜占庭史专家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军事艺术史译著!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一部牛津大学博士解读另类“维京传奇”之著!
《北极帝国:维京人500年征服史》:法国维京人史学家的一部维京人、维京世界与维京全球化历史叙事著作!
《挪威的故事》:美籍挪威裔学者博伊森的一部集传说、史诗与史实一体的挪威通史著作!
《维京不列颠:劫掠、征服、探索与传奇》:英国维京史学者的一部维京人塑造、同化与融合不列颠的史诗著作!
《贝叶挂毯里的诺曼征服》:一部基于文物视角的诺曼征服英格兰史!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爱德华三世》:国内首部英国中世纪史学家所著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权威研究传记译著!
《从记忆到书面记录:1066-1307年的英格兰(第三版)》:一部英格兰读写能力变化研究与社会史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梦游进入新世界:12世纪意大利城市公社的出现》:意大利城市公社的诞生和发展与近代社会的萌生和转型!
《中世纪人》:从6个普通人的生活见证欧洲的中世纪社会!
《传奇之地》:一部意大利学者基于历史与考古学对传奇地域的追根溯源著作!
《灿烂的再生:意大利文艺复兴三百年,1303-1607》: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文化史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与欧洲”联合书单:你之前可能错过的4部意大利与文艺复兴新著!
《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哥伦布个人及其时代!
《海洋征服者与新航路:哥伦布的四次航行》:劳伦斯·贝尔格林“三部曲”最后一部&哥伦布与他的地理大发现时代!
《麦哲伦与大航海时代:寻找黄金、香料与殖民地的环球航行探索史》:劳伦斯·贝尔格林的经典著作全新修订再版!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史学者J. J. 斯卡里斯布里克笔下的亨利八世权威传记著作!
《伊丽莎白女王与埃塞克斯伯爵》:英国传记文学家利顿·斯特莱切笔下伊丽莎白女王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二世及其时代:女王的传奇生涯和她治下的英国世相演变》: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王和她的家族成员!
《西班牙帝国:走向全球霸权之路,1492—1763》:一部基于全球叙事下多维度剖析的西班牙帝国史集大成之作!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帝国:一部西班牙史》:法国西班牙史学者的一部西班牙通史新译著作!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一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藏欧洲艺术文物的图典著作!
《国王的城市:查理二世与改变历史的伦敦》:国内首部英王查理二世时代的城市社会史权威译著&“查理二世三部曲”之一!
《论李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政治家马基雅维利的李维罗马史经典评论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英国工业史纲》:一部英国经济史学家所著的英格兰中世纪至近现代的产业变迁通史!
亚当·斯密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角逐:两部学术著作带你纵览英国与德国工业近现代化历程的异同!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法国史》:一部法国史学家皮埃尔·米盖尔所著的法国史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文明史》:一部了解法国古今社会和法国民族意识的经典通史著作!
《法国大革命史》:一部法国大革命同时代温和革命派学者所著的法国大革命史权威著作!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货币文化史V:帝国时代殖民主义与货币大变革》:19世纪帝国时代的货币与现代社会!
《货币文化史VI:现代数字革命与货币的未来》:现代货币多元化转型与当代社会!
《1400-1900年欧洲诸帝国的法律与地理》:一部近世欧洲诸帝国基于地理形成的帝国法律空间的政治理论著作!《更大的不列颠:帝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1860—1900)》:构建更大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共同体”的方案与实践的政治理论著作!
《和平戛然而止:通往1914年之路》:“一战”的欧洲与世界历史的转折!
《中产阶层噩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一部剖析美国郊区居民对他人、市场和变革的恐惧与梦魇的契约历史著作!
《双标帝国: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一部揭示美国“双标帝国”矛盾现象背后根源的革命性著作!
《科学巴别塔:西方科学语言史》:一部现代世界科学语言观念史著作&“科学巴别塔”概念的建构!
《英国国家美术馆名画集》:匈牙利学者的一部13~19世纪欧洲馆藏绘画史著作!
《猫咪秘史:从史前时期到太空时代》:一部猫咪所著的喵星人征服世界战纪!
四、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古代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艺术》:一部西方古欧洲与地中海世界的艺术史图典著作!
《青铜时代晚期的东地中海世界:以赫梯国家的引渡为中心》:国内首部赫梯帝国周边交流史的赫梯学研究著作!
《古代西亚2000年》:一部由史料、文物与博物馆藏构筑的古代西亚2000年文明史著作!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古埃及极简史》:国内著名埃及学者李晓东教授的古埃及文明专业科普著作出版!
《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埃及学之父”商博良揭秘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面貌的经典著作!
《古代埃及:从原初时代到波斯征服》:美国埃及学鼻祖布雷斯特德的埃及史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牛津图坦卡蒙考古珍档》:一部纪念图坦卡蒙墓发现100年&埃及学200年的埃及学典藏新著!
《开罗埃及博物馆》:一部开罗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都灵埃及博物馆》:一部都灵埃及博物馆馆藏古埃及文明文物的图典著作!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一部美国东方学者所著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多方位研究著作!
《安息王朝兴衰记:帕提亚帝国简史》:国内首部伊朗帕提亚帝国史著作出版!
《文学对民族记忆的重构:伊朗史诗«库什王纪»研究》:国内首部伊朗史诗《库什王纪》的学术研究著作!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伊朗学在中国》第四辑、第五辑:国内伊朗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书苑撷英: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阿海上丝路交往》:一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阿拉伯与中国交流史研究新著!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比利亚八百年:摩尔人统治下的西班牙》:一部英国阿拉伯学者笔下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时代史的重磅新作!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阿拉伯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四卷本)》:我国首部阿拉伯文明史一手文献跨文化研究著作出版!
《古代阿拉伯族谱学家及其著作提要》:一部古代阿拉伯族谱学家的古典阿拉伯史学文献研究集大成之作!
《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中东史》:一部美国中东史学者所著的经典中东地区通史著作最新版!
五、俄罗斯-东欧史

《古罗斯的哲学家形象》:一部11~17世纪的古罗斯的哲学、文化与历史译著!

《斯托雷平与俄国贵族》:一部20世纪初斯托雷平改革和俄国贵族转型历程的鲜见著作!

《欧亚角力场:黑海史》:查尔斯·金所著的一部东欧与黑海钦察草原历史著作!

《失败的融合:狄德罗、叶卡捷琳娜与启蒙的命运》:一段专制君主与启蒙思想家的奇闻逸事!

《到冬宫去:俄国君主制的登场与落幕(1754-1917)》:一部立足冬宫以小见大的近代俄国社会史新著!

《“东方问题”与巴尔干化的历史根源》:一部巴尔干半岛“东方问题”的历史、地缘与政治著作&奥斯曼、奥地利与俄国的角逐!

《加里波利:一场一战战役》:一部见证奥斯曼帝国博弈英法联军的一战史研究经典著作!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民族精英的探索”:两部建构现代罗马尼亚民族的罗马尼亚史著作!

《俄罗斯油画300年》:一部1700年至今的俄罗斯艺术史新出版专门著作!

六、南亚史《岛史》: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巴利文佛教编年史典籍中译本出版!
《大史》:斯里兰卡国宝级经典编年史文献典籍中译本出版!“古典语言丛书·语法系列”:拉丁语、梵语、巴利语的3种世界经典语法书英文影印版出版!《印度佛教中阿阇世王故事传统研究》:国内首部古印度阿阇世王的文献研究著作!
《犍陀罗:来自巴基斯坦的佛教文明》:巴基斯坦学者瓦利乌拉·汗的犍陀罗乌尔都文经典考古历史著作!(内有福利)
《印度拉贾斯坦邦博物馆》:一部印度文博艺术史学者所著的印度博物馆图典著作!
《选择与失落:巴克特里亚-印度河流域希腊化艺术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互动》:国内首部远东希腊化文明的艺术文化史著作!
“印度研究丛书”:我国南亚学术界的一部南亚文化史研究最新成果丛书!
《标准印地语》:一部我国印地语界大咖编写、印度专家审校的权威印地语教材!
《法国的印度学》:国内首部法国著名印度学家佛辽若夫妇的印度学研究著作中译本出版!
《丝路重驿:印度的再发现》:南亚文化史学者孟昭毅先生印度研究的一部代表性文化著作!
七、东南亚史

《泰国佛教史》:东南亚史权威段立生教授的一部泰国史领域新作!

《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国内首部基于历史考古学的新加坡中古史著作!

《高棉语外来词溯源研究》:一部高棉语外来词汇的历史语言学文献研究著作!

八、中国史《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一部基于多学科前沿成果、堪比《翦商》的远古中华史著作!《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商周革命下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在北美五大博物馆见证中国画征服欧美的审美史!
《中国美术史》: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通史奠基扛鼎之作再版!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一部从书信全新角度切入的宋代社会史新著!
《科技史坐标:沈括》:一部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历史专业科普传记著作!
“风云激荡的两宋之变”:3部历史科普著作为你揭秘电影《满江红》的历史背景!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一部元明时期北京皇城建筑面貌与生活图景的重磅力作!《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砖石之上:北京古城垣寻考》:一部基于史料、考古与建筑学考察古都北京的城墙、城门、城砖的研究著作!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建构“英雄”传奇:成龙研究》:全球首部“龙叔”的英雄文化研究著作!
九、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十、人类文明史
《分子人类学基本原理与应用》: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总结性著作!《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观念》:一部彭树智老先生的基于人类史与自然史相互交织的大历史观综述性著作!
《图腾艺术史》:我国著名民俗学者岑家梧先生的史前图腾艺术史著作再版!
《原始艺术》:澳籍德裔犹太人类学家莱昂哈德·亚当的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中译本首次出版!
《艺术人类学》: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莱顿所著西方第一部名为“艺术人类学”的学术专著!
《审美人类学》:荷兰审美人类学家范丹姆的西方审美人类学代表著作!
《国外艺术人类学读本》:一部国外著名艺术人类学家的经典理论文章汇编!
《王赓武谈世界史: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一部立足于“欧亚世界史”叙事的世界史政治理论著作!
《疾病与文明》:美国当代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特的医学史代表著作!
《企鹅全球史》:企鹅出版社传奇巨著“一部为新世纪写的新全球史”第六版全面增订!
《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常春藤高校国际关系史经典教材第六版中译本首次出版!
艾伦·麦克法兰“文明三部曲”:英国著名历史学人类学家对世界文明的体验、观察和比较!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一部全球视野下的政法文明和历史的学术随笔著作!
《帝国的重负:公元1539年至今》:一部“帝国”的政治概念与帝国发展史的政治理论著作!
《世界的四个部分:一部全球化历史》:一部近代早期伊比利亚全球史的集大成之作!
《干草堆中的恐龙:进化论和进化模式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的知名著作再版!
《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一部图文丰茂的植物与人类文明小史!
《渐行渐远的马蹄》:一部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形象、角色与遗产著作!
《希望之书:珍·古道尔谈人类的生存、未来与行动》:你中学课本上的自然学家为你揭秘人与自然的希望!


本号目前建有 蒙古内亚史群、中东史群、东欧-俄罗斯史群、古希腊罗马-西欧史群、南亚史群、中国中古史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史群、辽夏金史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